染色寶石是指用顏料、化學劑、動物血等,將無色或淺色的石料染出鮮艷的色調,以便達到良好的寶石色效。其中玉石中較為多見,各類寶石幾乎都存有,只是是否普遍問題。
染色寶石非改色寶石
改色寶石是指,經人工處理使其增色或變色。如灰白、灰藍色的瑪瑙,經高溫灼燒,使其呈現棕紅色。最常見的是改色的托帕石(已得到市場公認),將無色透明的托帕石(產量相對多),經射線(如y射線等)照射,變成藍色的托帕石(少量可呈黃色)。
常見染色寶石品種
一、翡翠
翡翠的價值主要取決于顏色,顏色越鮮艷、越濃郁價值就越高。但大多數的翡翠原料都是白色或淺色的,通過人為方法使顏料染入翡翠,已達到良好的色澤效果,以仿冒質好的翡翠。染色的翡翠也稱為C貨。
染色翡翠,無論染什么顏色都可通過強光看到顏色沉淀在裂縫中通常選用結構有一定裂隙度的翡翠作為原料,通過在染料中加熱和長時間浸泡,使得顏色滲入其中,達到改善顏色。也正是這樣,染料順著翡翠的結構滲入,染色翡翠的顏色易濃集在小裂紋中,并沿著裂紋充填在裂紋附近的晶粒間隙中,呈絲網狀分布。而浸泡前使用稀酸洗去油污和表面雜質,也給翡翠留下酸洗紋,這兩樣是鑒別染色翡翠的重要特征。
二、水晶
水晶通常以深濃的顏色出彩,價格也按深淺劃分,所以水晶染色也是十分常見,必變是大型的批發市場也有不少此類貨,常見于黃水晶、粉晶等。還有常見品種“爆花晶”
染色粉晶,同樣看到染色痕跡看到顏色集中隙縫中經過染色的水晶,反復加工處理的水晶損耗很大,內部結構變化。不良商家會用此冒充西瓜碧璽。
水晶通過加熱的水晶如果在染料溶液中淬火,因染料滲透可得到染色的變體。輕微染色的水晶顏色染的不深入,時間久會掉色,重度染色水晶內部變化很大。
三、珍珠
染色的珍珠是比較常見的,且不容易識別,需要放大才能分辨。珍珠的染色通常經過浸泡稀硝酸銀和氨水溶液來完成,能讓珍珠的色調與同色天然珍珠十分相似,處理后的顏色對光、熱穩定。
染色珍珠,黑色濃集于珍珠層串好的珍珠,在放大的條件下,會看到染料集中在串珠孔附近或成脈狀分布在整個珠中。
四、珊瑚
珊瑚以顏色紅艷為佳,而大部分珊瑚料則為粉白,為改善色澤也是出現大量染色珊瑚!
碳酸鹽型珊瑚可被染色。放大觀察可見方解石顆粒間,裂隙內等處顏色深,用蘸有丙酮的棉簽可擦下染色劑。天然黑色珊瑚有光澤,染色后無光澤。
五、綠松石
選用淺綠色、月白色松石,放入藍色苯胺染料中。或是用帶有顏色的材料,如藍色的蠟,或者藍色的塑料等注入的方法進行人工染色,不易鑒別。
染色綠松石,顏色分布不均染過色的綠松石上滴一滴氨水,染的藍色就會褪掉。對染色的綠松石除了要進行常規的寶石物理性質測試外,人們還采用了紅外光譜和X射線衍射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鑒定。
六、剛玉類
將寶石加熱后淬泠,使之形成微小裂紋后浸入色料,沉淀的色料的顏色即為寶石色。有時用染料和油一起來改進剛玉的顏色。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有無顏色集中的染色痕跡,同時可以用一個蘸滿丙酮的棉簽對寶石進行擦試來檢查。
七、歐珀
歐泊染色的方法很多,這大概是由于歐泊多孔的性質所決定的。由于黑色的歐泊倍受人們喜愛,最常染出的是黑色的歐泊。
糖酸處理的“黑”歐泊的色彩較死板,比較浮,顆粒性很明顯多采用糖酸方法。這種方法可將澳大利亞的脈石歐泊染黑,這種歐泊中含有許多高嶺石,高嶺石散射的白光使歐泊的顏色暗淡,變彩不明顯。經染黑后,那些過多的白光被沉積在孔隙中的黑色炭所吸收,于是增強了歐泊的顏色,使其很象高品級歐泊。
八、青金石
質量差的青金石常染色以提高顏色效果。
仔細地細觀察被染色的材料會發現顏色沿縫隙富集。
通常被處理的寶石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度(結構疏松多孔或多裂隙、裂紋),這樣才能使色料浸入到寶石內部。對于那些沒有孔隙的寶石,需要人工制造孔隙或裂紋,以便色料進入晶體。因此染色寶石通常有兩大特點:裂隙裂紋染色和結構疏松多孔。
Copyright ? 2017?廣東玉石檢測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